中文 EN

培训师随笔

浅析中西教育的优劣

发布日期:2019-02-17 作者: 浏览:44
分享到: 更多

越来越多的朋友把孩子送到国外读高中或者大学,这过程中,很多人问到我对留学的看法。 

就留学本身来说,它是一种学历和内在修养的提升过程,在国际化的课堂环境中,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这样的机会的确很难得。 

西方教育崇尚个人的思考和创造,不提供标准答案,鼓励你提出“哪怕是愚蠢的问题”。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具有辩证思考和探索的能力,思维具有创新性,不拘泥于常规和定式,因此容易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突破。

而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做事不敢逾越常规,获得群体承认的动能比较强,崇拜权威,所以容易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趋炎附势,也容易在不能获得公正评价时陷于自卑和自闭,从而导致对自己的怀疑和否定。 

西方教育比较倡导快乐学习,中小学时期的课本和教学相对比较浅。学生在思维拓展方面得到的早期训练比较少,思维缺乏深度,尤其在数学,物理等基础教学方面,缺陷明显。

中国的小初教育强调思维拓展,很多孩子在小学时期就涉及奥数,在数字,推理和逻辑方面,思维具有相当的深度。从基础教育的整体来看,中国孩子在数理化方面,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优于同龄的西方孩子。 

孩子和成人一样,思维也是有惯性和惰性的,快乐学习的核心并非简单迁就孩子的喜换或者不喜欢,譬如能把数学捣腾得像故事会一样惊心动魄,让孩子深深沉迷,那才是快乐教学的终极目标! 

和中国比较相似的是印度,印度的基础教育尤其是数学方面的教育名列世界前茅,现在很多世界知名公司的IT人才都有赖于印度和中国的培养。

所以,不拘是中国教育还是西方教育,各有它的独到之处。

虽然各方都众口一词地批驳中国的应试教育,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考试无非是对知识的一个检验,尤其在受教育者众,以至于无法具体考量每个人的潜力的情况下,应试作为一个初筛手段,其功能性和便捷性还是不能否认的。

所谓应试,不过是找一种简便的方法使考试变得不那么难以驾驭而已,应试高手至少具备了举一反三,归纳推理和融会贯通等能力!就算人家靠死记硬背,海量的记忆,也需要筛选,归类和甄别的呀,这样角色,也厉害呀! 

而且,就结果看,通过应试而迈进清华北大复旦的毕业生也的确在思维方面胜人一筹哦,尽管,有一种说法,说是这些大学的毕业生,成绩好的往往给成绩差的打工!可是也得先进了这些大学吧?!否则你哪里有机会找到这么优秀这么有责任心的打工仔啊?!

要不怎么那么多外企奔清华北大复旦去招人呢?!怎么就舍得几个亿地砸到中国和印度建研发中心呢?人家心里清醒着呢,中国一流大学里聚集着一堆堆的尖端人才啊!

所以呢,简而言之,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只有完美的匹配,任何制度都有纰漏和瑕疵,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