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中,概念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小故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有人看到三个石匠,就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在养家糊口。”第二个石匠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雕像。”第三个石匠目光炯炯有神地说:“我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你认为,这三个石匠,谁更适合做管理?我的答案是第三个石匠。
为什么?
第一个石匠,知道自己工作是赚取酬劳,把工作视为谋生手段。他也许是个好员工,但永远不可能成为管理者。第二个石匠,对工作精益求精,是优势也是劣势。为什么?日常工作中,大部分管理者很容易和第二个石匠一样,一味追求专业性,反而偏离了拿结果这个目的。只有第三个石匠,能先在脑海中构建出教堂,然后朝搭建教堂的目标努力。
对于管理者来说,层级越高越需要这种能力,即概念力。
所谓的概念力,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深度理解和高度提炼,是为了理解事物,方便传播思想而需要的总结和抽象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我们需要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员工能够快速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达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因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很容易偏离轨道,给组织产生很大的离心力。
管理者缺乏概念力的表现: 很多高管只追求专业性,忽略目标和绩效。对专业要求极高,做事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然而不考虑部门对企业的贡献和价值。当一个高管不考虑绩效时,就是不合格的。对专业、技术高要求,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这样的追求是否基于公司的需求。德鲁克说过,部门内部只有消耗不产生价值,一个部门的价值是由他人决定的。一个不是结果导向的高管,不是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管理错位和越位也是高管没有概念力的表现。比如说一个高管,不会定战略,也不会拆解目标,发挥不出企业大脑的作用,那他实际上还是在做中层该做的事情。本该跟团队讲清楚,公司为什么有这个战略?战略如何落地?结果,他跑去盯员工的过程,越级抓流程和细节,让自己的下属无事可做。没有概念力的高管,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只能被动重复工作,碌碌无为。
提升概念力的关键在于:开放心态、系统化思考和大格局。
不少高管,总是把员工的不同看法、反馈,视作对自己管理权威的挑战。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防御机制,一旦防御模式开启,容易被情绪左右。比如在工作中,你觉得这个人是来挑战自己的,要么跟他不欢而散,要么就是敷衍,实际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等到结果给你反馈的时候,就来不及纠正了。与其痛醒,不如保持开放的心态。
进行系统化思考,要求你在面对问题时,用联系的、整体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系统内要素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比如说,一家公司想达成销售业绩,只有销售部门是不行的。还得有中后台部门的支持,比如说产品部、市场部和运营部。
在管理岗位上,有胸怀和格局至关重要。很多人坐在管理的位子上,实际上却没有管理者必备的格局和胸怀。不管做什么,都是在想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而不是想对公司有什么好处,时刻保持一种竞争的状态。有竞争当然是好事,但过度竞争就会影响组织的稳定性。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问题:想要分更多蛋糕,首先得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有没有胸怀和格局,对高管来说是选择。看你选择共赢,还是只想让自己赢。